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如梦云冈”艺术俱乐部搭建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阅读数:

如梦云冈”艺术俱乐部搭建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平台

 

一、背景

(一)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学院自建立以来实施综合改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探索了一套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从2020年开始,一本专业的大一新生均归入求实学院管理,针对更多元化专业,落实“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宗旨,围绕“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框架,求实学院建构“八部四坊”旨在五育并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着力推动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同步提升,强化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有效衔接,达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互动。 “如梦云冈”艺术俱乐部应用而生。

(二)实践教育作为一种体验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想真正发挥实践育人成效,需要思想和行动两者共同努力。2020年,“如梦云冈”艺术俱乐部,将“在地文化+以赛促学”融入俱乐部成员活动实践,通过从思想渗透、阵地打造、队伍建设方面拓展实践育人模式,推动学生广泛参与调查研究、实地参观、话题讨论、专业竞赛等,建立体系化、社会化、基地化、品牌化“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构建实践育人工作体系。

(三)校园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二课堂,丰富且学生受益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校荣校情怀,有助于培养兴趣,发展学生智能。第二课堂也是专业教育的辅助、延伸和拓展。学生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不单用于完善“简历”,更多是寻找自我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的过程。

 

二、做法及经验

公共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为落实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立德树人”方针,推进“五育并举”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梦云冈”艺术俱乐部,针对专业学习搭建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平台,以艺术的方式打开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同时让思政教育渗透在俱乐部活动各个环节中,根植于俱乐部每一个学生心里。 通过参观参赛小组讨论等实践探索,挖掘艺术教育中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寻找美育、德育和智育的最佳契合点,搭建第二课堂平台,培养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创作方向聚焦时代主题,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都可以是一本优秀的思政书目,鼓励学生挖掘中国美术史及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书目中的思政内涵,寻找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开拓课堂思政领地,促进美育和德育的有效融合。

俱乐部成员六要:

(1)思想要正;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在思想上积极抵制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一切腐朽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认真学习。坚定文化自信,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功夫要硬;俱乐部成员学习常用绘图软件以达到可进行自我创作。学会运用自媒体,充分发挥现有文化组织网络的作用,成员可在俱乐部工作群里分享文章或视频,(例如B站)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互相进步。在俱乐部小先生的带领及帮助下,俱乐部的成员们对设计软件以及常用工作软件都要熟知,并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运用制图工具设计出自己心仪的作品,将技术和想法结合,用成果参加相关竞赛。

(3)方式要对;通过两个学年的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和“小先生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给每位成员创造了平等和谐交流的机会。成员轮流担任小先生这种方式,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更能激发学习,让同学们在俱乐部合作共赢,把一个有限的学习平台变为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思考的无限空间。另外小组互助学习让俱乐部的每个部员带着自己的认知倾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点参与到集体智慧中。组内的不同学生教育背景、学习资源的差异化,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小组研究的形式可以增强学习积极性。

(4)看的要“杂”;俱乐部公共艺术教育吸取山西当地特色,连接地方文化资源,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山西省博物院,集体学习山西红色精神等形式积极搭建学生与在地文化的连接。同时俱乐部指导老师在工作群中分享具有文学素养及专业知识的好书,博物馆网站的链接,文化文物展览或专业的知识讲座。

(5)实践要多;将参赛作为俱乐部以赛促学创新发展计划的落脚点,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拓展知识面,树立长期坚持学习观;另一方面俱乐部通过参赛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社交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也通过参加艺术类竞赛,创作出既有新时代家国情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具审美和德育的艺术文化作品。尽可能得为学生建立专业基础教育和艺术教育之间的桥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接近艺术,热爱生活。动手实践得到的远比单纯的看到认识得到的多。例如,俱乐部举办“我在山西画文物”学生通过对文物纹样的临摹绘制,感受文物的魅力,对文物结构,历史变迁,发掘到如何保护都有了进一步认识。俱乐部举办“120周年校庆——述太理故事,绘百廿变迁”同学们丰富多样的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在此次活动上碰撞摩擦而又融合,通过插画的方式描绘大家心中的太原理工大学,表达爱校荣校情怀。学生通过这种实践了解在地文化,进一步体会到文化对个人成长,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

(6)途径要潮;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投稿各种文化传播和创意的新平台,俱乐部成员通过“小先生制”和“议题讨论小组”确定参加比赛方向,搭建学生专业平台。俱乐部成员成员分别参加全国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三创赛、山西平面设计奖。这些比赛有利于快速提高自己,有利于塑造俱乐部成员的个人荣誉感,以及集体责任感,增加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更利于普及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成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了成员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主要成效

 1、“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班级优良学风建设,将“学科竞赛”作为促学抓手,实现了学生间的良性互利共赢帮扶和个体的积极主动学习成长。特别是在大学刚入学这一特殊时期,能通过实践的形式,了解专业课基础知识,促进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有效避免,大一期间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仅从别人口中捉风捕影的方式产生换专业想法和厌学情绪。

2、参与竞赛的过程是检验学习的过程,可以将日常分散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延伸,为后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有支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依托学院官网新闻、抖音、公众号等多平台,挖掘学科竞赛新力量,扩大学科竞赛影响力,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整个过程逐渐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传承、帮助、引导模式,让学生从被动阶段变为主动意识,学生以“小先生”方式带领同龄人,老师只宏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021年全国大中学生第十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如梦云冈”艺术俱乐部组织参加初审作品9件,其中《记海错沙鱼国画插图》、《经略海洋》和《海错图谱》获得大学组佳作奖;2021年俱乐部成员组队参加三创赛,获校赛二等奖;2022年在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百廿校庆之际,俱乐部成员分两个不同方向创作团队,在两个月时间里,深挖校园文化,创作14余件作品,并开发明信片等相关衍生品。2022年山西平面设计奖,俱乐部入围20余件作品,2件获优秀奖……

4、筑实践基石,创新实践育人新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创作实践、学生俱乐部等途径,实现了第二课堂专业能力训练常态化。通过融合专业学习和学生事务,不断优化创新育人机制,紧密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四、工作思考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根就在于“行”,俱乐部需在“宣传引领”、“文化浇灌”、“树立榜样”、“激励机制”“校企支持”5大方面下足功夫,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一)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专业前景、职业规划缺乏正面渠道了解和正确认识,对自我成长、努力方向缺乏目标规划,所以需要通过加强正面的官方的多渠道的宣传,拓展教育辐射面,让学生提高认识,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学校、学院、俱乐部、班级形成四方联动,保证实践教育的参与性和多样性。联动校园官方媒体平台,甚至地方大众媒体平台,深化红色文化、集体精神、工匠精神、爱校荣校情怀,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成长氛围。

(二)强化以赛促学实践育人,应该充分挖掘搭建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班创新课程、锻炼当下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连接校内外资源,例如校企资源、校友资源、校实验室工作室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好“阵地”和“平台”,学生在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参与竞赛,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践能力;辅导员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和动员大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领导能力。在院校支持下,学生能够主动走出校园、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社会,了解所属行业前沿,看到兄弟院校同龄人在做些什么,了解市场需,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从而使在实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创新,上升到理论高度,促进实践育人成效提升。

(三)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建立学生实践评价依据和准则,优化学生唯成绩评价标准,将实践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尤其是在学生评奖评优、党员团员发展时开辟成绩外学生评优另一重要途径。在党支部内和团支部内组织专题化竞赛小组和实践小组,针对不同竞赛实践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深化探索“党建+”模式。

(四)学院加强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和支持力度,打造品牌化的“第二课堂”,坚持以赛促学育人理念,以竞赛促学习,以实践助科研,发挥竞赛基地的平台优势,让俱乐部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专业性俱乐部,聘任专业老师授课带队,丰富教学环节的同时,有力支撑“第一课堂”,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五、重要资料附录

 

 

 

 

 

 

参考文献

[1]李卓谦,张若楠.以需求为导向为法治山西建设培育优秀人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2-09-22(005).

[2]黄三艳.高师美术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01):88-89.

[3]何珊,孙兰萍,吴战战,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艺术俱乐部制改革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 2020(26).